【校友风采】快手副总裁余敬中:激荡三十年 在转型中坚守

时间:2022年04月28日 13:16添加人:校友办  来源:发展规划处 点击:

校友简介余敬中,1969年生于安徽霍山。资深媒体人,现为快手科技副总裁。兼任教育部第一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021—2025),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微视频短片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专业硕士业界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兼职教授。

1990—1992年就读于1929cc威尼斯(原安徽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1996-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读研,获硕士学历、学位;2012年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

1986—1996年,在霍山县中小学任教,曾获霍山县人民政府记功奖励一次。1999-2002年,在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获2001年度新华社内参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参加新华社与中办督查室农民工主题联合调研,所写内参观点“提高农民工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写入十六大报告。

2002—2016年,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参与创办CCTV1《现在播报》(1999)、CCTV2《经济信息联播》(2002)、《环球财经连线》(2009)等栏目,主导策划2008年CCTV2《直击华尔街风暴》国际金融危机特别节目,是2009年央视财经频道建设方案执笔人,大型纪录片《金砖之国》(2012)、《北极,北极!》(2016)总导演。《金砖之国》获首届国产优秀纪录片大奖长篇奖、第23届星光奖纪录片奖。

2016年8月转型企业,担任先声药业集团公共关系副总裁,创办医学视频自媒体MED24。2018年7月转型互联网,担任快手科技副总裁,公共关系与媒体合作负责人。

 


蓄能登高,上下求索

夜里还在回复邮件,早起就开始处理公司事务,今年53岁的余敬中在工作里实属“劳模”一般的存在。常见他声音洪亮,腰杆笔直,走路带风,像极了三十岁的小伙子,全身充满干劲儿。

正式成为一名媒体人时,余敬中已经30岁了。

30岁前的岁月里,凭借不断的自学、进修,余敬中一路完成了从乡村到县城、省城、京城的人生三级跳。这个三级跳的转折点,即1929cc威尼斯(原安徽教育学院),在这里脱产进修的两年,埋下了他更大梦想的种子。

30岁后的媒体生涯,从新华社到央视,再到移动互联网的头部平台快手,余敬中亲历了媒体行业的诸多大事件,成为媒体人转型的代表性人物,也是当前媒体行业融合发展的颇具特色的注脚式人物。

在很多人看来,他完全有资格“躺一躺”“歇一歇”,很多事没必要“亲力亲为”,他却始终在带领团队不断创造新的高度,更贴近的形容是“永远激情澎湃,永远热泪盈眶,永远豪情满怀”。

虽然身份几经转变,但余敬中对自己的定位始终是“一位媒体人”,并以此为傲。他跨越了纸媒、电视、短视频直播三个时代,经历了传统媒体的高光与转型,见证了新媒体的崛起,让他对媒体融合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余敬中自诩有一句名言,“人是靠见识活着的。”一个人的见识,大致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30多年的职业生涯,练就了他相对开阔的视野,较高的站位和朴素的人本情怀。

谈及母校1929cc威尼斯,余敬中深情地回忆说:“那是梦想启航的地方。”正是1929cc威尼斯,打开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受益于母校浓厚的求学氛围,余敬中199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读研,为他日后的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余敬中的微信朋友圈的个性签名,是德国诗人歌德的名句:“勇气之中自有天赋、力量和神能”,他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转型中进击与蓄能,始终拥抱变化,一路向前。

生当逢时,重任在肩

1999—2002年,余敬中做了3年多的新华社记者。那是千禧年前后,充满活力的年代。国庆50周年、澳门回归、北京申奥、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一系列的历史性大事件让媒体人与国家、时代的走向紧密相连。

在余敬中看来,新华社记者这个金字招牌,不仅仅是一份荣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他写的第一篇内参就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让他感觉到笔下责任的沉重。初入媒体行业的余敬中,那时以名记者艾丰作为自勉对象,他最欣赏的艾丰的一句名言是:“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情”。在实践中,余敬中努力提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他参与的“京津冀冶金行业结构调整”“收入分配地区差”等新华社小分队主题调研,所写多篇内参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获得新华社社级好稿,还被评为新华社内参先进个人。

余敬中和同事们对北京出租车行业的系列调研内参,推动了北京出租车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国内较早关注出租车行业乱象的报道。采写过程得到了时任新华社总编辑的南振中的指导。南振中是知名记者,业界声誉极高,但为人极其随和,社里都叫他老南。老南在他办公室召见了余敬中,了解报道由来和采访情况,给予了详细指导,并出了个命题作文:“北京出租车司机:一个牢骚与怪话颇多的群体”。原来,身为正部级领导的老南也坐出租车,他敏锐感觉到当时很多北京出租车司机满嘴怨言、爱传播小道消息的现象值得关注。后来这篇内参也得到了中央领导批示,北京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改进措施。

在国社平台上,余敬中练就了扎实的调研功底,对中国国情和媒体人社会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2021年是新华社建社90周年,也是《瞭望》周刊创办40周年。在瞭望社庆活动中,余敬中作为互联网平台代表发言感恩国社的栽培,新华社社长何平当时称赞他的发言“很好,很动情”。

回望在新华社的这段经历,余敬中的高光时刻是另一组内参。2002年3-4月,他参与新华社、中办督查室的联合调研,主题是“农民工权益保护”。他所在的调研小组组长是时任中办督查室副主任咸罗红,咸主任是学者型领导干部,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邃的洞察力。在咸主任带领下,余敬中参与和执笔的多篇内参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其中一篇鲜明提出:要提高农民工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这个观点后来写进了十六大报告。“三农”问题是基本国情,在改革、发展、稳定的时代主题面前,提高农民工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这个观点直到20年后的今天,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荡胸生层云,荣光二十载

2002年10月,余敬中辞去了新华社记者的工作,正式踏入了央视这个被认为第一传媒的大舞台,开始了文字记者“触电”的第一次转型历程。从最初的策划编辑、主编,到栏目制片人、频道副总制片人、部门负责人,顺应央视新闻业务和人事改革的步伐,余敬中从体制外的临时工逐步做回到了体制内,成为全台较早一批提拔为处级干部的企聘人员。

从1998年实习算起,余敬中在央视工作了20个年头。这正是中国经济腾飞的20年。作为央视财经频道国际报道的分管领导,他带领团队积极参与G20峰会、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金砖峰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APEC峰会、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重大场合,与国际一流媒体同台竞技,促使他的思维视角站上了一个更加国际化、全球化的高度。

2010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作为论坛官方议程“CCTV DEBATE【央视辩论会】”的负责人,余敬中明确提出“要管理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在中国议题上着力引导国际舆论的走向。随后的几年,他又提出“要敢于对世界经济的焦点问题表达中国立场中国声音”。这些思考和认知推动了央视财经频道的国际化发展。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向全球蔓延。央视二套长达100天的《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在国内外媒体中脱颖而出,影响巨大。业界有这样的说法,央视财经频道的历史是从“直击华尔街风暴”节目开始的。当时几乎所有中美欧日的投行、银行、保险信托、大企业都乐于接受该节目的采访,很多内容被美联社、路透社等外媒转发。余敬中是这个节目幕后的主导策划者,节目名称“直击华尔街风暴”,是他在上报播出标样的最后时刻定的,没想到后来火了。

2009年8月24日,央视财经频道开播。余敬中是频道建设方案的执笔人,也是频道第一个新栏目《环球财经连线》的负责人。在筹备频道开播的那段日子,他每天工作20个小时,吃住在办公室。“我的头发就是在那年的暑期白的”,余敬中说。

2012年—2016年,余敬中作为总导演、总策划,主导制作了《金砖之国》、《北极,北极!》两部重头纪录片,完成了从一个电视财经新闻人到纪录片导演的角色转换。在中信出版社同名图书的后记《期待下一次的绚烂书写》中,余敬中写到:“对这4个国家近两个月高密度的采访拍摄,超过240小时的素材画面,数十万字的采访资料,是我们创作这部纪录片的底气所在。这段非凡的经历,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

“以山为舷,载一千年出海;以海为泉,立天地为庭院;用千江月的光线,时光阅,天地鉴”。著名音乐人常石磊创作的纪录片主题曲《天地鉴》是《金砖之国》的一大亮点。十年过去了,国际潮流动荡起伏,曲折前行,这一切正应了这首歌的主题:“时光阅,天地鉴”。

在余敬中心里分量更重的,是他的第二部纪录片《北极,北极!》,它的拍摄周期长,难度大,条件艰苦,过程更曲折。“想多拍些照片,手、相机、手机都不听使唤。都是太冷惹的祸。”这是分集导演手记的一段话。拍摄条件实属艰苦,但更困难的是经费的短缺,因突发事件带来的团队工作的暂停、人员流失与重启。

2016年4月30日晚,《北极,北极!》首播最后一集播出。当片尾字幕走尽,再也不是下集预告片时,余敬中说,他真的是如释重负的感觉。“所谓圆梦,不过是如此平凡的一个瞬间”,他在朋友圈借用挪威极地探险家伯格·奥斯兰当年抵达北极点时感悟的话表达了他的心境。耗时3年多,堪称心血之作,个中苦楚,恐难为他人所体会。

“北极看似很遥远,其实很近。这里的每一个脉动,都牵动着我们的命运和全人类的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片子,启迪国人的北极意识,要知道北半球的气候变化与北极息息相关。”余敬中在接受《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到。

外界并不知道,这位对北极问题侃侃而谈的总导演因忙于频道编排和节目安全播出等日常本职工作从未去过北极,“片子拍完了,我最大的愿望是去一次北极。”已经离开央视6年的余敬中笑着说,这个愿望直到今天还没实现,期盼疫情早日终结,世界重启,他好有机会自费去北极。

时至今日,余敬中的微信头像是一对母子北极熊,温馨可爱。这是一位俄罗斯籍留学生专门为他设计的,他非常喜欢,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更换过。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他对这段特殊岁月的无声眷恋和自我勉励。

激流勇进,壮心不已

2016年5月,作为1929cc威尼斯92届中文系校友,余敬中参加毕业24周年活动回访母校。正是那次返校联谊活动上,他对外披露了即将从央视离职的决定,去向是总部在南京的先声药业。在南京工作的两年,他完成了媒体人向企业人的转型。

2018年7月,49岁的余敬中转型互联网,进入快手,在诸多不解和质疑声中,他的回答是:“想挑战自己,到技术变革的最前沿去看一看。”他认为影响媒体人转型的从来不是年龄,而是视野的狭隘、内心的守旧和实干精神的缺失。

对短视频直播社区算法运行机制、流量分配机制、内容推荐模型、产品模型的学习与钻研,促使他深度思考融媒体转型的路径和方式。2019年,余敬中系统性提出快UP融媒计划,助力传统媒体融合发展;2020年,他较早提出并推动媒体MCN化改革;2022年,他又提出系列三角关系的融合运营方法论,倡导媒体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余敬中将媒体融合在快手的推进视为试验场。从《新闻联播》入驻快手,首次开启互动直播,到运用“1+6多链路直播间”直播70周年国庆阅兵;与人民日报发起“温暖之夜”活动,打造纯素人晚会,展现普通人的闪光点和热爱的力量;以及不断尝试大小屏融合新节目,余敬中沉淀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媒体运营融合方法论,既包括宏观的视野与逻辑,也涵盖微观的账号运营技巧。他笑称退休后有打算开个知识类或职场导师类的直播,转型当主播,发挥余热。

2020年10月10日,应学校邀请,余敬中再次回访母校,受到了院党委书记徐成钢,党委副书记、院长方东玲的接见。在母校“行知讲堂·校友讲坛”上,他做了一场题为《短视频/直播+媒体/产业:融合趋势与运营策略》的讲座,从周杰伦演唱会讲到董明珠带货,再到视频直播+媒体/产业等发展的新模式,把这些年在一线打拼的见识与思考,带回给母校的老师与学生们。讲座结束后,他还与文学院的领导与老师们座谈新媒体专业建设,商讨校企合作。

在剧烈变化的时代环境中,媒体人个体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余敬中说,“不管大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媒体人作为船桥上瞭望者的角色不会改变,对时代前行方向的关注,对媒体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公众个体命运变迁的互动关系的思考永不停止。”

回首三十多年职业生涯,恰是时代激荡变迁的三十年,余敬中踏浪而行,却总能抓住机会,激流勇进,不断转型,挑战自我。身份虽有变动,但扎根内心的职业情怀从未改变,且历久弥坚。期待他的下一个十年同样精彩。〔发展规划处(校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