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风景。“文学院好故事”专栏,旨在记录文学院教职工在价值引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工作中闪光而感人的点点滴滴,发现并表彰发生在我们身边引领学生成长、创新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先进与典型。用身边的故事,化育文学院师生;以身边的榜样,感染文学院师生。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之际,开辟“文学院好故事”专栏,是开展先进典型教育、丰富教育内容的有效形式。在各党支部酝酿推荐的基础上,经党总支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确定“文学院好故事”人选。每周推出1-2个故事。
行知路上的不倦身影
——记文学院中文系张登林教授
教育情怀卅载不减
张登林教授于2003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文学院工作。在此之前,已当过11年的初中语文老师。硕士毕业后本可以有多种选择,但他最后依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始终对教育事业怀着满腔热情。不过,从初等教育转向高等教育,虽然守住了初心,但却迎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他没有退缩,而是勇于承担,不断向前。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他热爱教学工作,关心学生,恪守师德,乐于奉献,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在教学方面,按教育规律和学校相关文件精神办事,做到有教有备,教学相长;在科研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产学研”合作育人方面,落实“行知”计划,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多年来,张登林教授在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师范生实习实训指导、青年教师帮扶、“国培”项目实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际工作。当有人开玩笑地问张教授是否后悔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时,他总是坦然地回答:“每个人都有适合他自己做的事。我只适合教书。就像农民要将地种好一样,我除了将书教好,还能做什么呢?”
基地建设不遗余力
文学院是最早与合肥市优质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的院系。作为中文系系所负责人之一,从2011年开始,张登林教授就开始积极协助文学院领导筹划建立师范生校外见习、实习基地事宜。经过多方努力,2012年3月,文学院与合肥一中、六中、十中、五十中(四个校区)、四十六中、合肥师范附小等10所中小学签署了合作育人协议。一直保持稳定合作关系的基地校至今仍有7所。
见习工作是文学院的自选动作,一般选择在第三学期集中两周时间进行,具体内容有听课学习、帮助基地校指导老师完成作业批改、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参加基地校的教研活动等,目的是让师范生以准教师的身份对一线教学情况有个初步感知,为下半年的实习做好“热身”准备。双方导师也明确各自的指导责任,校校之间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见习实习计划的制定到具体的指导安排,张登林教授不遗余力,深入各基地校,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由于对接高效,情况熟悉,文学院师范生的见习实习实现了“双快”——进入状态快、上手快。
竞赛指导任劳任怨
截止今年9月份,张登林教授已连续8年负责协调安排师范生的技能训练,为师范生的培养费了大量心力。2011年暑假,张教授开始参与组织、指导2008级师范生十多人进行校内强化训练,主要是为下半年的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作准备。经过近1个月时间的强化训练,陈茜荣获大赛二等奖。从第二届开始,文学院派出的参赛选手基本上每届都有收获:第四届(2013年)获1个二等奖;第五届(2014年)获2个一等奖;第七届(2016年)获2个一等奖;第八届(2017年)获2个一等奖;第九届(2018年)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和张教授的精心组织、任劳任怨的付出分不开的。每年的师范生实习结束后,中文系都要结合实习总结会,召开下一届师范生省级教学技能竞赛动员会,并邀请上一届获奖同学作经验交流;第二年,从院级选拔,到校级选拔,再到确定参加省级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的选手,张教授亲自组织校内外专家,逐级逐项指导,进行强化训练。很显然,张教授不是独行侠,而是带领一个团队在战斗。
获奖的学生也对指导老师充满感激与感恩。中文系2015级获得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的俞磊同学,毕业前夕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徐州市第十三中学。他在给张教授的QQ中深情地写到:“大学让我收获最大的是安徽省师范生技能大赛,在这次比赛里让我接触到了文学院的知名教授,他们每周定时定点帮我培训无生上课,帮我找毛病,纠正我的上课思路。我很怀念参加比赛培训的日子,可以接受免费的名师培训,手把手教学,最后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我获得了安徽省语文一等奖。”张教授说:“作为指导教师,付出的劳动有回报,得到学生的充分认可,这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张登林,男,1968年3月生。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文系教工支部书记,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负责人,全国第六届优秀硕士指导教师,获2018年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张登林教授和他的团队指导的学生在所参赛的七次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累计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2项。(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