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再过几天,在宣传部从事校报编辑工作的汪婷老师即将光荣退休,与奋斗了35年的岗位正式告别。一路走来,与文字结缘,本职工作与兴趣爱好擦出串串火花。从事校报及部门文字编辑工作以来,特别是入党13年以来,汪婷采编业务能力在鲜活的实践中得以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不断加强,在平凡的岗位中始终践行的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朴素而神圣的信念。
坚守初心30年 立足岗位思政育人
35年前,作为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的汪婷如愿分配到1929cc威尼斯从事自己骨子里喜欢的校报编辑工作。作为思政专业毕业生,虽然没有“站”在讲台上“思政育人”,但汪婷在“校报”这块高校思政育人平台上一干就是35年,真真切切见证了“一张新闻纸”的力量。从事校报编辑工作这些年,她亲历了从铅字人工排版到电子激光照排的信息技术革命,从新闻的门外汉到一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编辑”,文字驾驭能力与新闻采写水平在实践中不断进步。立足校报编辑岗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通讯员队伍。
思政育人,受教育者得到了心灵启迪,教育者自身也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正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造宣言》所言:先生创造了学生,学生也创造了先生。记得2013年春季受邀给学校采编专业学生开讲座时,她专门买了人民出版社最新版新闻记者培训教材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章节重点系统的学习了几遍,当实践心得与经典理论因缘际会并擦出火花,那种充实感实在愉悦身心。实践证明,汪婷的三个专题讲座《新闻魅力漫谈》、《众里寻他千百度——新闻标题制作心得》、《采得百花成蜜后——深度报道采写心得》受到师生高度肯定与好评。
文字驾驭能力的提升也让汪婷有机会承担了学校先进人物深度报道,学校改制更名、庆祝改革开放暨学院恢复重建三十年、校庆55周年等大型活动串词的撰写,以及多年的学校致毕业生一封信、新春贺信等文案撰写。汪婷知道每一份文案不单单只是文字活的出彩,而是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宣传阵地发出的“思政之声”,听众和观众就是身边的老师和学生,每当掌声响起,她知道那是一种共鸣,一种被触动被激励的共鸣。《在搀扶中共享阳光》、《玲儿何必响叮当》、《让核心价值观在知行合一中绽放美好》《执着源于热爱》、《平凡中采撷光亮》、《文化彩虹跨越万水千山》、《殷殷“友”爱映丹心》、《行知学堂点亮乡村夜空》、《育蓝莓更育桃李》、《筑巢筑梦筑青春》等数十篇新闻作品,都是汪婷在从事校报编辑时得到灵感、激情与鲜活的素材写出来登在校报上的,这些作品曾获安徽新闻奖、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好新闻奖、安徽省高校校报研究会好新闻奖。获奖让其喜悦,更让其深信校报这张新闻纸“思政育人”的美妙:润物无声,花开有声。
发挥专业特长 书写脱贫一线故事
2018年10月,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汪婷与学校帮扶干部一道深入学校扶贫点阜阳市颍东区王庄村实地采访该村一年完成“村出列、户脱贫”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捧初心握使命,汪婷以一名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与老村支书促膝长谈王庄村的前世今生,到村民家中听今昔对比的真故事,站在田埂上看田野晒秋,走进村办车间听机器欢唱,亲眼所见的一桩桩、一件件最接地气的原生态素材促灵感泉涌,终于采写出有温度有泥土气息的深度报道《新闻特写:王庄村脱贫记》,新闻采写被学院官网和安徽教育网首页全文报道。
践行宣传使命 展现课堂一线思政
“赞课堂”活动是学院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思政课堂”向“课堂思政”转变的创新举措,是落实学院“立德树人”“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一个活动平台,同时也是秉持校训践行行知精神的一个好载体。活动开展以来,共策划推出20集、64名教师“赞课堂”系列报道,激励广大教师认真教学、潜心育人。
回想2017年初,学院党委宣传部陆续收到多篇学生记录教师课堂的投稿,来稿主要写教师某一堂课或某一门课教学情况及学生听课感受,较为生动地展示了师生教学相长的精神面貌。由此,学院组织开展了“赞课堂”活动,将学生投稿择优编辑,图文并茂在校园网集结发布,受到广大师生的交口称赞。作为“赞课堂”栏目的主要编辑之一,汪婷在付出辛苦的同时收获了一份份有血有肉、妙趣横生的课堂好故事,收获了来自教学一线师生赤子般真切的“初心”,更被一批好课堂上涌现的“四有”好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给我深刻启迪与鼓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本职岗位有年限、初心使命无止境,退休前我出色地做好了本职工作,退休后我将继续丰富精神世界,在新时代做个正能量合格共产党员。”汪婷老师这样说道。(机关一总支四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