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人才队伍建设综述
本网讯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人才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人才强校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人才管理服务,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引进人才,以人尽其才的理念培育人才,以精准贴心的标准服务人才,奋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学校“申硕创大”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坚持党管人才,全面统筹人事人才工作
学校党委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来抓,加强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人才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把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作为根本任务加以推进。统筹各类人才政策制定,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才发展中的问题障碍,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加强各方面的统筹协调督导,构建党委领导负责、二级学院具体落实、各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强化了人才工作合力。校党委每年度专题研究人才工作,人才工作领导组会议对人才工作严格把关、强化协调、统筹各方,让人才工作下好一盘棋,绘就一张蓝图。
人才工作部署会
坚持师德为先,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对师德失范实行“一票否决”,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潜心科学研究,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坚守“四个相统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校院两级分工负责,宣传教育、示范引领、考核奖惩相统一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建设,成立师德建设委员会、师德建设工作组和党委教师工作部,制定出台《教师师德考核办法(试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办法(试行)》《师德师风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试行)》等规定,架构闭环式师德工作制度体系。通过印发《师德师风教育读本》,组织评选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学陶师陶”三育人先进个人,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好老师”专题宣传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五年来,学校教职工入选首届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人、省级优秀教师等各类表彰15人,校级师德先进个人50余人,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首届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宋冬生(左) 全国优秀教师黄浩(右)
坚持引育并举,奋力提升人才队伍能力水平
聚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结合学校实际和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大幅提高人才引进待遇,明确各类人才标准,强化首聘期考核,近五年引进博士(后)183名,其中青年英才37人,推荐33人读博深造,专任教师博士比达到30%以上,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实施高层次人才首聘期考核,并开展了首批考核,建立起严格考核的良好导向。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近三年思政课教师新增11人,招聘辅导员72人,不断配齐建强思政工作队伍。
聚焦人才培养,强化人才激励,修订《教职工培养培训办法》,鼓励教职工读博进修,提高读博奖励,支持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院校或科研院所访学深造。实施“136人才项目工程”,获批省级人才项目87项,新增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人才8人。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贯彻落实破“五唯”要求,突出职称评审导向和指挥棒作用,制定职称评审方案,严格职称评审,新增正高职称51人、副高职称142人,师资队伍结构素质不断优化。
聚焦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应用服务能力。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深入企业和基础教育一线进行科技创新或研修挂职,大力提升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新兴产业发展和师范教育办学传统,集中引进博士158人,获批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人才队伍应用能力不断提升。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展合作,共同引进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人才和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二级教授4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2人、省皖江学者,省特支计划创新人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学科拔尖人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6人;省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25人、省级教坛新秀31人。近五年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省级教学团队18个;教师荣获长三角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冠军、安徽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等比赛奖项2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姚本先教授(左)、李进华教授(右)
首届长三角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冠军袁立丽副教授
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绩效改革,强化制度导向。深化薪酬制度改革,首次实行了年薪制的探索和改革,对附属西安路学校校长和2名副校长实行年薪制,突出绩效目标管理,推进制度创新。制定《进一步完善绩效津贴分配实施意见(试行)》等办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目标责任和考核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体现业绩、能力和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分配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瞄准申硕14个基础指标的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按照补缺项、强弱项,制定出台《人才贡献奖励办法(试行)》,实行揭榜挂帅,多元评价,完善标志性成果激励机制。
深化考核改革,增强制度约束。持续强化教学单位年度考核,对标省委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修订教学单位党建和事业发展各类指标,研制《教学单位年度重点任务量化清单》,强化重点任务完成度,进一步提升教学单位考核的针对性和导向性,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规范教职工年度考核管理,实行岗位分级积分量化考核,修订《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对全体教职工进行量化考核,将教师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型三个类别,从立德树人、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等四个部分进行考核,突出多元评价和岗位激励,强化制度约束,引导教职工立足岗位做贡献。
人事人才工作系列制度
迎风起势疾驰远,奔竞不息立潮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学校党政的统一部署,主动抢抓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建设和创建合肥师范大学发展战略,立足合肥、服务安徽、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实现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谱写新的篇章。(人事处:陈帅帅)